【茶文化】我国各民族饮茶文化与风俗⑦彝族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【茶文化】我国各民族饮茶文化与风俗⑦彝族

俗话说,“千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”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,共有56个兄弟民族,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,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,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。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、纯洁的化身、友谊的桥梁、团结的纽带,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。

下面,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彝族茶文化与相关饮茶风俗。

彝族的饮茶文化

彝族主要居住在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等省区,彝族同胞称茶为“拉”,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民族的之一。据四川凉山彝文《茶经》记载:彝人社会初期,已在锅中烤制茶叶。

在日常生活饮食中,彝族总是将茶放在酒和肉之先,形成了“一茶二酒三肉”的饮食文化特色。

彝家糊米罐罐香茶的传说总与治病有关,相传银生第三任节度的女儿因病长期不思饮食,节度遍寻良医,却不见效果。有个侍卫将自家的彝家糊米罐罐香茶奉给小姐,小姐痊愈,节度大喜,下令将此茶作为府治茶道,以至流传至今。


彝族常饮茶

1.烤茶

烤茶,也叫糊米罐罐香茶,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,由于气候寒冷干燥,缺少蔬菜,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,所谓“每日必饮三杯茶”。

彝族人会先将茶叶放入陶制茶罐内在火上焙烤,直至茶叶烤得酥脆、略黄时,乘热将茶罐端离火源,灌事先烤热的水少许,待罐内茶水泡沫稍息,再冲热开水至罐满,又在火上煨煮片刻便可起罐,让茶叶沉淀一会儿,再倒出茶水即可饮用,彝族的烤罐茶色泽、香味和浓度俱佳。

2.清茶

彝族的清茶,是将清澈的山泉水盛入铜茶壶,置于火塘边煨热,水温增至水面冒气时,倒适量水入煮茶罐,放茶人内,于火塘上烧煮,煮沸后用搅茶棍搅动,渐成金黄色,便用取茶罐火钳将茶罐取下来,搁置片刻待沸止,经过滤倒茶杯内即可饮用。

3.盐巴茶

这是彝族最喜欢的一种日常饮料,先掰下一块当地生产的紧茶或饼茶,砸碎后放入一陶制小茶罐内移近火塘烘烤,当听到罐内发出“劈啪”响声并散发出焦香气味时,即向罐内缓缓冲开水,再煨煮五分钟,然后把用线扎紧的盐巴投入茶汤中抖动几下后移去,将茶罐移离火塘,再将浓茶汁分别倒入杯碗中,加开水冲淡即饮,可配吃玉米耙耙之类的食品,味道十分舒适可口。

4.油茶

用茶壶煨煮茶水至沸片刻,用漏篼将茶水滤冲茶筒,再用勺或竹片将酥油、麻籽酱、蛋清、盐巴等香料放人茶筒内,然后左手握筒,右手来回抽动筒内拉杆,待茶汤和香料均匀后,即可倒茶杯内饮用,油茶清新爽口,醒脑利目,滋补强身。

传统饮茶器具

1.茶漏篼:彝族人用来滤茶作漏篼的竹器,常为细竹编成的喇叭形状,敞口,口径约八厘米,高约十厘米。


2.取茶罐钳:彝族人用来取茶罐的工具。比一般的铁质火钳在顶端多一对弯曲的鹰嘴夹,使用时,将钳深入火塘内,让鹰嘴夹卡住茶罐,便于从火中取出。

3.搅茶棍:用一节竹棍制成的两端有节、中间相通的煮茶搅棍,棍长约二十厘米,粗一厘米左右,用于煮茶时搅动茶水,以便茶道通畅,彝族煮茶时常用。

4.茶杯、茶碗:材质有陶土、木、竹、铜、银、金等,使用更多的是用陶、木、竹这三类。

彝族的漆器中也有茶具的身影。制作中,彝族人会在器具上漆不同的颜色,主要有红、黄、黑三色,可称为三色文化,表达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生死、、祸患、吉凶、善恶、美丑等。

其余的还有茶盘、冲茶筒、茶盒、煮茶三脚架等。


彝族的茶风俗

彝族饮茶习俗均与火塘有关,客人到了彝家山寨,主人就要把客人请到火塘边招待,早中晚都离不了烤茶,彝家人称其为“罐罐茶”,也称“百抖茶”或“小罐茶”,罐大者一室一罐,用杯分饮;罐小者一人一罐,各自烤饮。

纪念灵鸟的烤茶文化

彝族流传着百灵从无量山百丈高崖衔来茶种为人治百病的故事,为纪念灵鸟,客人饮茶时,少男少女总会模仿灵鸟翩翩起舞,而糊米罐罐香茶的每道工序——“灵鸟衔香”、“灵生护香”、“自然之礼”也都和百灵有关。

第一道茶名为灵鸟衔香,意为福满人间。

茶具为土陶和紫砂制品为主。

泡茶时彝族人讲究取无量山泉水,烤罐要肚大口小,大小适中。烤茶之前先烤罐,待罐极热之时,将茶叶放入,在炭火上翻转烘烤,当茶叶焦黄时,再将烧开的水一下子冲进去,一阵清香登时泛了上来。此时茶汤浅黄,茶味清香淳真,所以也叫糊米罐罐香茶。

糊米罐罐香的茶叶讲究用无量山的晒青茶,这种茶能起到消食健胃、降低胆固醇的作用。

第二道茶名为灵生护香,意为苦尽甘来,情深意长。

将陶罐放在火炭上,加入事先炒至黄色的糯米和茶叶,边烤边抖动,至茶叶泛香糯米焦黄。所以又俗称“百抖茶”,以腕力抖罐,令米不至糊底,上好的茶叶需要在罐中不断的翻滚,茶香四溢。也让茶香米香混杂着充分溢出。

此时加入采自无量山三千米以上的特有红豆草和少许山河坝红糖,继续抖动到一定火候时,浇入开水,再加入一小块生姜,煮两分钟即可。当你喝完第一道茶,这第二道糊米茶已经煮好,火候合适的茶汤应呈红色,香气甘甜,饮后神清气爽、满口生香。

第三杯茶名为自然之礼,意为大自然之馈赠。

先将特制的小土陶罐放在火塘边或火炉上,先把陶罐烤热后,再放入茶叶,然后不断抖动小陶罐,使茶叶在罐内慢慢膨胀变黄,待茶香四溢时,将沸水少许冲入陶罐内,此时“磁”的一声,陶罐内泡沫沸涌,茶香飘溢。

由于烤茶素有相婿之说,抖茶罐的茶师大多为年轻男孩,女孩只在一边添料帮忙。当然,“百抖茶”的确也是个力气活。据说在当地,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,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,老丈人会认为你没本事,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,因此,当地小伙十五六岁就要学烤茶,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绝招。

糊米茶进入现代茶室后被加入了更多装饰元素,却总不掩其粗朴之美和实用功效。云南红糖色泽米白,口感清爽,红豆草解毒去邪、清肺理气,糊米入茶温暖脾胃,生姜辛辣驱寒。一碗糊米罐罐香茶,冬可暖胃,夏可清心,可说是大自然赐给彝族人的厚礼,而彝家人又将这份礼物转送给每一位远来的客人。

在少数民族文化中,茶少了些雅致趣味,多了强身健体的实用性。粗陶烤茶,大碗喝茶,盐、姜、花椒等统统可以入茶。茶,对粗犷的少数民族来说,仿佛一位可以托付现实人生的挚友,早出晚归,小病大痛,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每一天都少不了它。


彝族在举行婚礼时,要诵“寻茶经”;在办丧事时,要诵“茶的根源”;祭祖祭天时,要用茶水献祭祖先和诸神;在诅咒凶邪时,招魂超度时,要设“茶祭坛”,茶已经渗透在彝族同胞的精神生活之中。

内容参考自《楚雄彝族茶文化开发研究》及网络

由北京茶叶网编辑整理

Baidu
map